查看原文
其他

博雅图志 | 以经典阅读凝聚读书心态:博雅学院的经典阅读教学(西学篇)

2017-08-08 中大图志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前言


博雅学院的经典阅读教学(西学篇)


《埃涅阿斯纪》 -王承教

“Labor omnia vincit”(勤则不匮)是王承教老师对学生们的寄望,这与他所讲的“独立思考不是凭空思考,必须基于对文本的细致阅读”一脉相承。从这句话里,或许不难理解他为何如此重视经典阅读,也能为他在课程中给学生布置的长长的问题单作出合理的注脚。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也是西方经典传承中的核心文本。维吉尔生活的时代,政治社会领域极其复杂。政治上,百年内战,民生凋敝,贵族与平民阶级矛盾尖锐,独裁者出现,诞生于小城邦中的共和制不再适用于疆域广袤的帝国;而思想层面,经历过太多暴死与伤亡,拒斥和反政治的思潮流行,政治活力所剩无多。旧的制度已然崩坏,新的制度还未建立,社会面临着多种思潮的冲击。


《埃涅阿斯纪》讲述罗马帝国建立的故事。德国学者因为经历了一战、二战的失败,希求借之鼓舞民族精神;美国学者则受越战影响,聚焦大事件背后小人物的苦难。王承教老师则主张,阅读时应先抛弃种种预先设想,只是置身维吉尔的时代框架下,理清维吉尔对古罗马政治问题的态度及回应。


通过跟随王承教老师学习《埃涅阿斯纪》,学生们了解了这个故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埃涅阿斯纪》不同立场的阐释和解读,构建起对学术史的基本认知框架。多种思潮的冲击,是这部著作的写作时代与中国现代共通的背景。学生以此为鉴,可以反观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处境,在经典的指引下迈入更高的境界。(文/闫敏妮 图/钟昊伦)


English Literature(全英课程)-童庆生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这是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最后绝望的感叹。童庆生老师有感于这段台词,认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反观一生该如何度过。


相比于生命伦理的简单说教,童庆生老师更注重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他的英国文学课程,以英文原著为轴,串联全英文延伸阅读材料、英语课堂讨论及课后的英文写作作业,带领学生们进入原汁原味的英国文学世界,充分锻炼提升学生们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学的感受力。


知识与情怀并重,如此双管齐下是阐释佳作的绝佳方法。因为课程体系庞大,璀璨的著作如同繁星,教学中名著的选择就相当考验授课教师的功力。


对于像莎士比亚这样在英国文学中的里程碑式人物,童庆生老师选择了《麦克白》,原因在于其篇幅相对短小适合课堂学习,其语言又是莎氏悲剧作品中最壮烈磅礴的。他带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麦克白》中的独白台词,反向“炼字”以揭示莎士比亚写作之精巧绝伦,展现悲剧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配合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帮助学生们感知希腊悲剧到英国悲剧的转变,梳理出一条英国民族文学的形成脉络。


在经典阅读中,文学是流动的,从中折射出的社会、政治、道德问题,也为学生们的思考打开一扇扇天窗。(文/闫敏妮 图/翁梓森)


“古典社会理论”-肖文明

肖文明老师讲授的“古典社会理论”课程,是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开始的。


身处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涂尔干,其理论随着“社会学”学科的诞生而出现,重点关注人类社会的秩序问题。法国大革命的后遗症使涂尔干意识到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可能的张力,因此他在书中贯穿了这样的问题意识:如何调和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而这也是当代社会与社会学至今仍然在面临和探索的问题。肖文明老师在对文本进行理论逻辑的梳理基础之上,会尽可能引入其他学者观点来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这能更好地呈现社会学的学术脉络与视野,有助于建立多元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肖文明老师认为,虽然生活在一个高度分工的年代,但由于世界的整全性,我们既要在专业上学有所长,又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和胸襟,特别是共同文化的自觉。这就是通识教育所倡导的“全人教育”,也恰与博雅学院的教学构想相通。通过阅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他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把握社会学的诞生背景与发展历程,更能够对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专业分工与共同文化有更为健全和均衡的理解。虽然社会学理论来自西方,但从近代开始,中国已经被迫进入一个西方话语所深刻塑造的现代世界。因此,肖文明老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了解西方的基础上,回归中国的背景之下来思考当今的社会问题。


真正健全的自由需要规范作为支撑,“自由是规范的产物”。这既是涂尔干的社会学思考,也是肖文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文/李玫琦 图/肖遥)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董波

“自然、习惯、理性”(phusis, ethos, logos)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德性培养框架。董波老师认为,这个框架超越了时代限制,今人仍然可以藉此思考德性的获得。


“德性”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人而言,好的生活就是有德性的生活,最好的政体要能够为实现人的完满德性创造条件。“自然”与“习惯”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而“理性”则作用于有能力接受理性说服的人,并帮助他们通过理性教育培养德性。


“自然、习惯、德性”这三个词,不但是智者的教诲,以希腊语表达时还兼具音韵之美。董波老师承担了博雅学院希腊语的教学,他坦言,希腊语有种种曲折变化,语法十分复杂,单词也都是陌生的;但大量的经典文献都是以希腊文写成,掌握这门西方古典语言,是学生们进入西方古典思想世界的上佳之选。他希望学生们直面挑战,弗之怠,卒获有所闻。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审视日常生活经验,试图解决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并重点讨论了不同政体的利弊。董波老师以精读文本为要义,结合中、英译本,遇到重点部分甚至从希腊原文入手,给学生提供最准确的解释。在这样的解读过程中,他希望激发学生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重视与现代流行观念之间的鲜明反差,能够有更多新的启迪。(文/闫敏妮 图/肖遥)


 柏拉图《理想国》-黄俊松

黄俊松老师认为,真正的经典是鲜活的,是跨时空的。而柏拉图的《理想国》正是这样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


在柏拉图对话中,苏格拉底经常采用对话的方法来引导人们通过自我反思来面对问题。学生们在阅读《理想国》的过程中,同样能够跟随苏格拉底的思路反观自身。在黄俊松老师看来,外国文本的陌生性更能够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刺激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困惑的雅典青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这种心灵上的共鸣使他们很快就能理解书中的思想。他们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一般的知识,更是世界观的不断修正和完善。黄俊松老师认为,这正是这部经典与博雅教育的不谋而合之处。


课堂上,黄俊松老师注重文本细读,在古希腊文明的背景之下,以《理想国》为核心进行辐射式教学。通过其它文本和二手文献的引入,学生们既能够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又能够把握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但他更希望学生们可以领悟经典中的现世关怀,意识到产生于礼崩乐坏之时的《理想国》,其实与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有精神上的共通。正因如此,阅读经典时既要深入古代,又要回归当下,将经典转化为现实中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道路”,这既是苏格拉底的振臂疾呼,也是人文教育一直不变的理想。(文/李玫琦 图/肖遥)


 “奥古斯丁”-杨砚

杨砚老师讲授关于奥古斯丁研究的课程,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她主讲课程的必读书目之一。事实上,托尔斯泰、卢梭等名家的《忏悔录》,均是受到奥古斯丁影响而创作的。


奥古斯丁在西方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是承接古代和中世纪的桥梁,对基督教的发展有奠基性的作用,在非基督教世界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力。而在《忏悔录》中的他,褪去了外人所加的光环,还原为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他从小时候偷梨的记忆引入,围绕“恶”展开了层层深入的讨论,他追寻善与恶的本质、叩问幸福生活的真谛……在杨砚老师看来,这些与现代人别无二致的疑惑和苦闷,能够让学生迅速与作者形成心灵上的共鸣。


杨砚老师解读此书的架构建立于奥古斯丁的写作脉络之上,从相关背景与概念介绍出发,再结合文本分析奥古斯丁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们既能把握奥古斯丁的人格思想,在伟人的自我反思中学会观照自身;同时又能理解中世纪教父的神学理念,利于进一步学习与基督教有关的课程。


“希望学生们能够成为纯粹的人”,杨砚老师期望学生们能够像奥古斯丁一样,直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致力于精神上的不断提升。她说,做出什么样具体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文/李玫琦 图/本人提供)


“霍布斯”-刘海川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引用《诗经·曹风·鸤鸠》中的句子,刘海川老师希望学生们用心平均专一,通过学习和生活培养良好的人格,充分体验大学生活,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


思想的独特性决定了哲学家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完整地理解一位哲学家的观念体系,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坐标系,学习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刘海川老师讲授“现代政治哲学之父”霍布斯的《利维坦》,为学生们理解权利与义务关系、了解政治哲学打下基础;同时,引导阅读笛卡尔的《谈谈方法》和《第一哲学沉思录》,帮助学生们开启对近代哲学本体论和知识论的学习。哲学的思考方式会更加完整、更有逻辑。


近代哲学有其自身特征,把握这一特点展现近代思想图景,是刘海川老师教学的目标。在近代哲学家眼中,一切物体都只能用数学去表征,它们的运动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因此整个自然都只是一套数学的系统;此外,物体运动或变化必然源于另一种力量的推动。这种对自然的认知,是现代思想的雏形。因此,刘海川老师希望通过勾画近代哲学与古典哲学这两幅迥异的图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现代的深层通路。(文/闫敏妮 图/钟昊伦)


来源:中大图志

策划:新闻中心、博雅学院

特别鸣谢:郝雅娟、刘丽姝 

责任编辑:刘嘉

文案:闫敏妮、李玫琦

摄影:钟昊伦、肖遥、翁梓森

设计:蓝娟、黄清翠、刘嘉

转载自“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上方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博雅学院2017年招生简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